眼下“用工荒”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招工难”也成了很多HR的心头之痛,一方面是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是老员工不断流失,怎样利用公司现有的人才资源,根据各自的特点,通过岗位和职责的调整,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所谓”知人善用“,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又为员工提供新的发展机会,这是一门大学问。
俗话说的好,“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曾国藩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根据人才在才能、品性以及事业方面的特点逐一分析其优劣长短。通过这种分类归纳,他可以清醒地明白哪些人可以用在哪些方面,从而让事情的进展更加顺利。按照曾国藩的分类,人才大致分为十类,即节清之家,法家,术家,栋梁之材,大臣和地方管理人员,智识之士,臧否之才,伎俩之才,文儒之才,骁才。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启示。
一是节清之家。这类人的共同特点便是德行厚重,仪容端庄,气质不凡。这种人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能引人瞩目,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品德。对于这种人,曾国藩认为可以用于“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在以德行和教化为主的政治之中,节清之家会大放异彩,他们适合做一些全面的统筹工作,而不能让他们去做一些琐碎的小事,否则既是人才的浪费,也不能成事。姜子牙就属于这类人,在没有碰到周文王前,诸事不利,做生意不断失败,取个老婆,又看不起他,甚至喝凉水都塞牙,直到碰到周文王,才开始飞黄腾达,后来姜辅佐周武王兴兵伐纣建立周朝,被尊为“尚父”,封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名垂青史。
启示:节清之家在现实生活中就是那种懂战略,会规划的人,这种人有宏观意识,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能准确把握企业的战略方向,有着强大的气场和号召力,在企业遇到困难或者出现往哪走的问题时,他们往往能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化险为夷,在企业中充当战略顾问的角色。这种人可遇不可求,企业发展遇到发展瓶颈时,往往需要这种人。这种人如果让他做具体的事情,又会显得“迂腐”。这种人适合在企业里做顾问、培训师和财会方面的工作。
二是法家。以曾国藩看来法家人才都是以制度和规范为本,因此做事往往会先苦后甜,他们严厉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在还没有显达成功的时候,一定会招来大家的不满和猜忌,上上下下的人都对法家有畏惧之意,等到最后获得成功,大家才会明白法家的功绩是不可限量的。这种人才如果应用在建立法制方面,就可以起到安邦定国的功效。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智慧去开创新局面,治繁理乱。在那些民智还没有开化的地方,因为人的性格野蛮又缺少正常的社会秩序,如果不采取强力的手段去征服而一味地说教,将很难服众。但如果让法家来治理这些地方,他们会采取适宜的方式,通过强制的手段让恶势力和恶霸帖服,让百姓得到实惠,自然也就慢慢贯彻了文明的教化,地方也就可以实现平安和富裕了。曾国藩最初在长沙练兵时,为整顿当时混乱的秩序,让普通百姓有一个安生的环境,同时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曾国藩对趁战乱而起的各类破坏者予以严厉打击,尤其对会党分子严惩不贷。他授予他的部下有就地正法之权,即凡查明属实的会党成员立即杖毙。此举震慑力大,收效也快,“曾剃头”的得名即由此而来。
启示:法家在现实生活中是指那些制定制度并且严格监督制度执行的人。这种人自身比较正直,性格比较倔强,做事果断干练,执行力强,对事不对人,往往很容易得罪人。在企业有一定规模或者企业处于混乱时,需要这种人来建立次序。比如在富士康这种人数众多的工厂时,不实行法治是管不好的。一家企业老员工太多,大家都不遵守制度,渐渐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气场面时,老板就需要引进法家对企业进行规范整治了。一般法家在企业中往往适合做人力资源,行政或者总经办的工作。
三是术家。术家都是足智多谋的人才,他们往往聪明而且多思,可以提供不少计谋,通过巧妙的谋略来展示自己的本领。曾国藩觉得这种人在开始的时候都是深藏不露,随着慢慢的接触才会显出才华,而在适宜的环境之中他们就会达到精深又玄妙的地步。很多人不能发现术家的才能,但一个具备发现眼光的明主会珍视术家,因为术家是真正可以实现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的。曾国藩认为“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对于这种足智多谋、胸中有奇策的人,最适合在乱世之中找到发迹的机会。如果可以遇到一个奇主,术家就会与他一拍即合,策划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因此,在战乱时期他们会是一代奇士,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他们将很难找到用武之地。要想让这类人才不被埋没,那就要将他们放在困苦的环境之中,去激发他们的斗志。
李鸿章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取得的成就和曾国藩是分不开的,没有曾国藩的提拔和举荐,李鸿章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曾国藩曾评价李鸿章“闳才远志,自是匡济令器”,李鸿章在安徽合肥练团失败后,到了曾国藩府中做幕僚,其他人写的文章或奏折曾国藩会亲自改,但李鸿章写的文章或奏折要他自己改;曾国藩这个人律己很严,早睡、早起、早吃饭、早办事,后来李鸿章也养成了这种习惯,受益匪浅;曾国藩从湘军中拨了九个营给李鸿章,让他去安徽拉一支队伍对抗太平军,这只队伍就是后来和湘军并驾齐驱的淮军;李鸿章带着这支队伍,迅速向江苏、浙江一带推进,打了很多胜仗,对太平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曾国藩马上上表,保奏李鸿章,使他升为江苏巡抚,加太子少保,封一等肃毅伯;后来曾国藩在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和“洋务运动”中也给与很大帮助。
启示:术家在企业中指那些具有经天纬地才能的人。这种人的才能刚开始不会显示,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们的才能就会喷发出来了。他们不墨守成规,以结果为导向,对功名看得比较重,不太在意自己的名声,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很敏感,随时能做出反应。这种人一旦遇到赏识他的老板,他们的才能就立即显示出来了,但是他们需要引导和淬炼。这种人不能给他们安排稳定和安逸的工作,否则无法发挥他们的才能。企业的营销人员、销售人员和公关人员多属于这一类。
四是栋梁之材。曾国藩认为这类人才具有全面综合的素养,不管德、法、术都有很好的成就,他们的德行可以肃整社会风气,法制手段又可以匡扶天下,而权术又可以制定国家的政策,支撑起一个国家的建设。兼具了这三才的人可以帮助君王来管理国家,他们道德清扬、果敢善断,最重要的是竭尽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想富国强兵,用有效的手段来整治腐败和歪风邪气,就要任用栋梁之材,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彭玉麟就是这样一类人,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曾国藩曾评价彭玉麟”书生从戎,胆气过于宿将,激昂慷慨,有烈士风“”若论天下英雄,当数彭玉麟、李鸿章。“彭玉麟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不御姬妾。虽然一生六辞高官,却在国家危难之时,抱着年迈多病之躯,临危受命,抵御外敌。在权贵当道、腐败之极的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成为了一个罕见的清廉、正直、淡泊、重情重义的名臣。曾国荃是曾国藩亲弟,彭玉麟发现曾国荃陆军部队纲纪废弛,还抓住了曾国荃两名吸鸦片的战将。曾国藩是彭玉麟恩师,对他可谓恩重如山,但是彭玉麟却不顾师生情谊,毅然提笔三次弹劾曾国荃,致使曾国藩大怒写信给他责问自己弟弟到底哪里得罪了他。有一年,彭玉麟路过安庆,忽然有老百姓拦马喊冤,状告当地恶霸李秋升。李秋升是李鸿章的侄儿,仗着权倾朝野的李鸿章势力横行乡里、夺人妻女,当地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经调查,彭玉麟掌握了足够证据,把李秋升抓来审讯,李秋升竟然藐视彭玉麟不敢把他怎么样而供认不讳。彭玉麟断然下令:“此人不除,安庆难安宁。”这时,李鸿章弟李奎赶来求情,纵有李鸿章这张王牌,也未能使彭玉麟网开一面、刀下留人。彭玉麟任职期间还先后弹劾处置了腐败无能官吏两百余人,其中不乏高官。此外,彭玉麟的一个外甥曾任知府,由于贻误军机也被他杀了。
启示:栋梁之材在企业中充当中流砥柱的角色。这类人综合素质比较好,既有良好的品德,可以为人师表;又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能解决具体问题;有一定的谋略能力,能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的不良现象和不良行为敢于纠正,不惜得罪权贵,传播正能量,弘扬积极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同时也是制度的坚定维护者。这类人可以安排做部门主管等中层干部,必定能带动一大批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