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员天地 > 详细介绍

如何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来源:第四期党外知识分子培训班学员 作者:龙湘元 日期:2010-12-08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重要政治资源;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无党派代表人士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是他们的成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无党派代表人士青黄不接的局面。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已经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老交替,而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的新老交替与之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为此,中央统战部2000年下发的9号文件强调:物色、培养、选拔和安排无党派代表人士是统战部的重要职责。中发[2005]5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地培养、选拔和安排新一代无党派代表人士,推进新老交替。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无党派代表人士的现状和特点

新一代无党派代表人士大多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知识层次高的优秀人才,与老一辈代表人士相比,他们的身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1.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政治素质显弱。

2.知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突出,但参政议政和组织协调能力不强。

3.政治要求强烈,但功利思想有所抬头等。

 

一、如何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目前,选拔和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任务繁重而且紧迫,体制机制亟待健全;新社会阶层的出现,给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拘一格降人才;要继续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培养、教育以及推荐、使用、监督的机制;要加强与党外代表人物的联系沟通,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具体来说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注重制度,加强领导。坚持严抓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研究、安排部署、考核检查,落实工作经费。建立完善了无党派人士的协调联动机制、沟通交流机制、培养选拔机制、履职保障机制。加强互动联系。建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聘请有关领导担任名誉会长、顾问。制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无党派人士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健全无党派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机制,将无党派人士选拔任用纳入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总体规划。制定并落实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考察培训、调查研究制度。各级统战部要注意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完善负责无党派代表人士工作的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无党派代表人士工作,建立开展无党派代表人士工作的制度,并逐步探索有效的工作载体。

  二是注重培训,加强教育。根据无党派人士的特点,把无党派人士的思想教育和培训工作纳入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分级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并逐步实施。组织无党派人士开展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交流和合作,积极推荐、支持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各级部门、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和主题活动,依托社会主义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无党派人士教育培训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和辨别能力。激励他们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合力。

三是注重选拔,加强培养。按照党外人才成长规律,把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为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坚持以政治培训为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并注重实践锻炼,积极为党外后备干部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帮助他们逐步成熟起来。对一批优秀的无党派人士作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同时选派优秀无党派人士到机关、基层挂职锻炼。建立健全无党派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机制,必须把握总体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占有比例和数量的规定,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专门委员会中占有适当比例,在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适当数量。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重点在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的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加强培养、举荐,不断形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后备干部队伍梯队,进一步健全党外人士选拔、任用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是注重成效,加强使用。定期组织无党派人士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课题调研,完成重点调研课题。支持无党派人士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和撰写议案提案。坚持以座谈会、暑期谈心会、节假日走访等方式听取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二、着重提高无党派代表人士四种能力,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

    努力建设一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在无党派人士群体中有较高威望并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无党派代表人士应着重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1、政治把握能力。一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二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参政议政能力。具有某个专业方面的造诣并不等同于参政议政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无党派代表人士不仅要成为本领域的专家,而且要成为参政议政的专家,这样才能履行好参政议政的职能。无党派人士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责需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政治准则,把握好参政议政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三是坚持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坚持反映社情民意,做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五是坚持两手抓,把参政议政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

    3、组织领导能力。许多无党派代表人士担任着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所以,在无党派代表人士综合素质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组织领导水平。只有组织领导能力提高了,才能够广泛团结和带领所联系的群众,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并作出应有的贡献。

    4、合作共事能力。一是与中共领导干部合作共事的能力。一方面要自觉接受中共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大胆发挥作用。二是同民主党派负责人的合作共事能力。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团结合作,这种合作既包括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又包括无党派人士同民主党派的合作。三是无党派代表人士之间的合作共事能力。无党派代表人士之间的合作共事关系,是一种更为经常、普遍、大量的合作共事关系。

    无党派人士是中国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力量,抓好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各级统战部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无党派代表人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的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为巩固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