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员天地 > 详细介绍

湖南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调研报告


来源:第四期党外知识分子培训班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 汪鲁才 日期:2010-11-29
 
 
 
 1、         湖南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状[1]
       以株洲市为例,湖南省株洲市19所主要中职学校(占株洲市职业中学学校总数的50%),其中:公办学校11所、民办学校8所,基本上包括了全市所有国家级重点学校和省级示范性建设学校;市区学校10所、县市学校9所;部门主办学校14所、行业企业主办学校5所。
(一)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在编教师与外聘教师结构
       由于在编教师数量不足,学校这几年开始到校外聘请教师,其中外聘教师比例占到了21%,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双师型教师数量的不足。
、类型结构
        目前该市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占教师专任教师总数的42%,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偏低,说明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短缺,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仅占13%,更说明中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
、年龄结构
       专职教师中31—40岁的教师比例最高,占47.3%;其次是31岁以的教师,占33.1%40岁以下教师占到了80.4%,可见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学历结构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3%,并且开始有了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
另外还有23.3%的专科及其以下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仍然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
、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的占专任教师的56.6%,教师职称比例全体偏低,其中副高比例的教师更低,仅占19.8%
、职业资格结构
       36.2%的专任教师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其中高级工以上的教师占24.1%。目前专任教师获得职业资格的总体比例偏低,是今后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的艰巨任务
、来源结构
       专任教师来源以大、中专学校毕业生为主,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从企业调入的教师较少,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如何采取措施吸引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充实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教学质量,是今后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二)双师型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该市双师型占专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32.9%61.5%,所占比例偏低。其中第一类双师型教师比例比较高,分别占专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20.7%38.6%
双师型教师分布也不平衡,技工类学校远远高于教育部门主办的学校,市区学校高于县市学校,公办学校高于民办学校。
(三)教师流动情况分析
        近三年来,所调查学校教师流入与流出的比为1.63:1,说明该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正在逐步扩大。
但在减少的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58.1%)、40岁以下(65.9%)、中级以上职称(61.2%)的教师人数最多,其中人数最高的是本科学历、30岁以下、中级职称的教师。可见部分中青年教师不安心于中职学校的工作,在中职学校工作几年之后,增长了经验,离开中职学校,另谋高就。
在新增的教师中,以初级职称(38.7%)、30岁以下(65.9%)、具有本科学历(74.9%)的年轻教师最多,其次是无职称、3140岁、专科学历的教师。
2、湖南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鼓舞下,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然而,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紧张的问题,湖南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不太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不太合理。就株洲市来说,文化课教师(基础课教师)占总体教师比例的42%。专业教师和实习教师占总体教师比例的37%,而实习指导老师只占总体教师的13%左右。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参观时看到的情况是: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太少,只能由高年级的学生带着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实习操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每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具有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本科生也不少,完全可以满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的要求。这里原因主要是:①教师的待遇太低,没有办法吸引新生力量加入。由于体制和经费的限制,教师的待遇不是很高。这对于刚毕业急于改善经济状况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障碍。经过调查,这些毕业生大多数都去了上海、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别的地方待遇比湖南的要好。;②现有教师编制已经满员了,没有更多的编制来进人。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占据了大部分学校师资的资源。从管理上来说,只能够采取编外等方式进行人才引进。这样的力度,显然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近几年来,来参加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培训的老师中,有相当一部老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文化课的教师,并非专业课教师。因此,对这些老师进行培训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尽管他们非常努力刻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的具体体现在:
①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有些专业技能有极其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指导规范,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例如:在对钢管进行切割的过程中,对操作者的操作程序应该有严格要求。然而,在随处可见的小作坊的机械加工场所,特别是大热天,工人师傅都是赤膊上阵、脚穿拖鞋、手里夹着香烟进行切割操作,极不规范。相同的情况还体现在学生在机械零件加工后,不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维护和保养;电子装配工在焊接完成后不对工作台面进行及时清理等等。教师应该自身做到操作规范,按照流程做到最后一步,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
②专业的操作规范意识不强。实际上,在很多工种培训和考核过程中,专业的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它适应现在高技术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体现了劳动者的高素质,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具有一致性。有些专业教师具有这方面的操作意识和操作技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对于这种操作规范的认识不够,没有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包括在工种考核过程中的随意性比较强,给人一个大概差不多就行了的感觉。
第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建设体制有待改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特别是专业课师资的建设更应该是重中之重。现有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建设还是依靠现有的方式,从普通高等学校引进师范类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充实教学第一线。这些新老师对理论教学比较熟悉,但是对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不是太理想,甚至是极不理想。一般都要经过2年至3年的锻炼才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环节。一旦这些老师成为了学校的骨干教师,然而随着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待遇相对比较低的时候,这些教师就会跳槽去待遇更好的公司或者企业。这对稳定教师队伍极为不利,教学质量难以稳步提高。
3、提高湖南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质量的办法
师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师资质量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任务之一。主要的方法有:
第一、        改革现有的师资建设体制。除了从学校引进大学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应该从企业引进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级技师之类的人才从事专业技能的实践实训工作。这样,理论教学有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会稳步提高。同时,让年轻的具有理论知识的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单位实习半年或者一年,通过相关的高级技能考核,为实践教学环节储备教学人才。
引进师范类毕业的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人员作为教师,这样的教师既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师资要求。
第二、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待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工作非常辛苦,既要作为班主任老师管理学生的学习纪律,又要作为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十六、十七岁的年纪,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偏见使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因而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想法。这无疑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合理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待遇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安心于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才能够稳步提高。
第三、            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的高低。一个素质高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就像一颗优质的种子,会发芽、开花、结果,而且果实累累;一个素质不高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就像一颗很差的种子,虽然也发芽、开花、结果,但是,果实不饱满。提高专业素养的办法是:加强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必须不间断地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知识在更新,在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具备专业素养的最基本条件。同时,把真正具有培养前途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通过其他方式出国接受培训,扩大教师的视野。②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实行严格的专业素养考核。改革现有的教师专业素质考核办法,剔除考核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把真正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的人才挖掘出来,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曾立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问题与建议——以株洲市为例
2、杨永兵.李家祥.云南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11):56-59.
 3、王泽荣.赵清梅.吴全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简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0):32-35.
4、张炳耀.中职师资建设任重道远——来自东部四省市的抽样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08(15):52-55.
5、张炳耀.部分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抽样调查的思考[EB/OL].http://www.zgzjszw.com/thr.asp?NewsID=277&BigClassID=5&SmallClassID=16/ 2005-9-3 /7:15:15   
6、何文明.生源高峰期过后中职教育的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4).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