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读者指南 > 详细介绍

领导者的政治素养是“实干兴邦”的基石


来源:图书信息部 作者:徐建良 日期:2013-06-05
领导,是领导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运用领导的理论、原则、职能与方法,率领、引导组织成员进行职能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是最主要的因素。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过程就最能体现“实干兴邦”的要求。
领导者的素养涵盖面很广,有政治素养、理论素养、道德品格素养、组织领导能力素养、历史文化与专业知识素养,还包括身体素质与心理素养等等。在这诸多的素质与修养中,政治素养是最基础的基础。
政治素养,指一个人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理想、信念、态度和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
关于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信念与制度。当今社会,面对这个多元的世界,眼前的一切确实很精彩,五彩缤纷的光环下,很多人就迷失了自己,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对社会主义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纵观党内腐败分子走向堕落的轨迹,探究那些祼官的心态,无一不是对党心存异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怀疑,更不用说信念的坚定与制度自信了。他们在公众场合,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地大讲“公仆”官话,离开老百姓的视线,其所作所为令人触目惊心。从薄熙来、王建军到雷政富、“房叔、房姐”,几乎所有的走向堕落的人,都遵循了这一规律。因此,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信念坚定才能产生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激情,才能忠心不二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拼搏奋斗。只有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在比较中懂得它的优越性,才能在实践中通过改革来完善它的缺陷与不足。
坚定的信念来自理论的坚定。我们的党的领导干部,如果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厚实基础,必然会产生思想和行动的混乱。因此,我们要学好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坚持学习中不断丰富与提升自己,在常学常新的理论学习中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共鸣与认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干兴邦”的实践中做一个让党放心、老百姓满意的领导干部。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