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学院促进文化认同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路径探索
——以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为例
刘蓉宝 李佑球
本文系2012-2013年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招标课题《文化认同与海外统战工作研究——基于中华文化学院的职能探索》(立项编号:zb201239)阶段性成果。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规定,中华文化学院主要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举办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研究和交流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促进祖国完全统一,推动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可见中华文化学院主要任务是为统一战线中的海外统战工作服务的,其主要载体是中华文化。那么在运用中华文化服务海外统战工作中我们能做什么、怎么做?
根据《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社会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统战理论政策的基地,作为与社会主义学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中华文化学院,也理应成为文化统战、统战文化、中华文化的研究、培训、教学基地。因此,笔者认为,中华文化学院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积极开展文化统战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通过建设三大基地,创新载体,积极开展通过文化认同促进海外统战工作的探索,并促进统战文化建设。
一、建设研究基地,开展文化研究,打造文化认同的基础工程
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方能根深叶茂,结出累累硕果。要做好海外文化统战工作,首先必须要学好中华文化,研究好中华文化,掌握好中华文化,真正成为文化人,在文化统战工作中能用文化交流,用文化沟通,用文化赢得人心。
近年来,湖南中华文化学院始终把学习中华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作为开展海外文化统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从提高工作人员的人文修养和自身素质入手,狠抓学习,加强研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夯实文化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根基。
1、打造精品课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和交流,基础在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精品课程和传播资源。这些年来,湖南中华文化学院以中华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为核心,开发了20多个相关培训学习讲座和专题,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及其主要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道德重塑》、《湖湘文化历史传承》等精品课程,就深受港澳台文化研习班学员的欢迎和接受,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参加研修的港澳台海外学员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进而认同中华文化。
2、加强理论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海外文化统战工作初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阶层关系构建》、《多党合作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60多项理论研究成果。“中华文化经典导读实验”、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与健康人格培养”分别列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12年,招标课题“文化认同与海外统战工作”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立项,为学院加强海外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编辑出版了《中华国学经典诵读课本》、《中华印章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等20多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和读本,大力开发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形成长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中华国学经典诵读课本》等传统文化读本已经传入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好反响。
二、建设教学基地,开展文化培训,加强中华文化的宣传推广
1、开展骨干培训,培养传播力量。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不论干什么工作,首先要抓住关键,找准突破口。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培养骨干力量十分关键。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自成立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把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师资培训作为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切入点,坚持不懈有序推进,培养出了大批中华文化传播骨干。自从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已成功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19期,有来自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泰国、英国等地的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共计500多人次接受了系统培训学习。学员主要来自台湾高雄市老庄学会、高雄县经典文教协会、孔孟圣道文教基金会、崇义文教基金会、泰国世界光明慈善协会、马来西亚崇德读经教育中心、香港德慧经典文化协会、弘扬中华文化协会、国际经典文化协会等全球各类经典教育组织的负责人,层次高,影响力大。他们培训学习完成回到所在地后,积极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交流,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港澳台以及海外世界各地的传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播种者,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建立教育基地,铺设交流网络。湖湘文化历史悠远、厚重,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华“根”文化的重要一支。学院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的厚重资源,相继建立了四大系列的中华文化教育交流基地。以株洲市炎陵县炎帝陵、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等为基点,建立中华始祖文化教育交流基地。以长沙市博物馆和龙山里耶的秦简牍博物馆、马王堆西汉女尸等为基点,建立了中华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基地。以岳麓书院、岳阳汨罗屈原祠、韶山毛泽东故居等为基点,建立湖湘历史文化教育交流基地。以张家界武陵源、新宁崀山、凤凰古城、南岳等为基点,建立湖南自然和文化遗产教育交流基地。
对港澳台和海外朋友的每一次“请进来”的培训学习和考察交流活动,都以这四大系列教育交流基地为承载体,让他们在领略神州大地的壮丽河山中与祖国融为一体,在追寻先人历史踪迹的进程中,与祖国先民中的脊梁建立起更亲密的感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会使他们以中华民族为荣,以中国有灿烂辉煌的文明而自豪,其根就会更深地扎在中华文化这块肥沃的热土上,爱国爱乡之情也就会油然而生。
为打造好经典教育师资培训这个品牌,学院分别选择十余所城区和农村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实验,摸索如何让港澳台及海外的大中小学生诵读好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规律。
三、建设宣传基地,组织文化活动,激发认同感团结凝聚人心
1、文化交流搭建传播中华文化平台。开展和打造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和品牌活动,能够有效地吸引人、凝聚人、影响人。十余年来,学院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加强与港澳台海外相关文化机构的联络,确保文化统战工作渠道通、效果好。一是积极邀请港澳台同胞来院访问。近年来,学院先后接待港澳台同胞来院访问2000余人次。组织他们到湖南省博物馆、岳麓书院、岳阳楼、张家界等地参观考察,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湖湘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二是积极派员到港澳台地区,开展中华经典教育宣讲座谈。学院副院长刘孝听曾两次到香港,向公立学校、社会各界介绍大陆公办学校和文化机构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加强对港澳台中华经典文化教育机构的指导。目前,学院在港澳台指导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培训机构多达20余所(个)。根据指导意见,有的机构对原有工作重心进行了调整,有的则成立了新的文化机构,为中华文化在港澳台的传播搭建了平台。四是指导港澳台相关机构出版中华经典教育刊物。目前,经我院指导出版的各类书籍、刊物10余种,既有中华文化经典诵读读本,也有相关理论研究专著。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缺乏载体,就不可能有文化统战工作的成效。学院始终注重以特色活动凝聚人心,以特色活动汇聚人力,确保文化统战工作务实推进。
2、经典诵读大会牵手海内外炎黄子孙
由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发起参与举办的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从2004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2004年7月,“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香港举办。大陆、港澳台、海外千余名炎黄子孙手牵手诵读《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篇章,朗朗书声激荡着中华民族之魂。2005年7月,北京八达岭长城再次响起“各美其美,天下大同”振聋发聩之声。2006年8月,台北、香港、南京、西安、马来西亚、新加坡同时举行“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实现了万名炎黄子孙齐诵中华经典,共迎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之壮举。2007年7月,“第四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香港、深圳两地隆重举行。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际经典文化协会(香港)、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道教联合会、香港孔教学院、圣公会、中华回教博爱社、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圆玄学院、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马六甲文教基金会、以及印尼华裔总会等单位和机构对大会给予了全力支持。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50余所中小学校、10余所读经中心的师生与大陆学子再次齐聚一堂,共诵中华经典。2011年7月,“第五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湖南长沙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100余名热爱国学的专家、学者、教师、学子们汇聚一堂,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成果与经验,探索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的模式和规律。再次唱响“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谐世界”主旋律。“经典之声”联谊会、千名学子岳麓书院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十年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交流展演会等三大主体活动,不仅延续了前几届大会风格,同时还展示了全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近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创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者交流的平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作为学院的一个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品牌,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统领,在扩大影响、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3、学生交流活动建立两岸四地学子友谊
2003年起,在香港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资助下,学院先后5次组织台湾、香港、澳门学生来湘开展“诵读经典、心系中华”的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来自香港可风中学、可道中学、葵裘中学等10余所中学和台湾孔庙亲子经典诵读班等共计312名师生与湖南学子一道互动联欢。活动期间,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学生还参观了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北京大学、湖南省博物馆、张家界等文化名胜景区。每次活动结束,台湾、香港、澳门学生与湘籍学子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难舍难分,场面感人至深。
4、经典教育交流展示凝聚两岸四地同胞情谊
2009年2月,学院在香港与国际经典文化协会(香港)、香港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经典翘楚榜经典知识水平评核颁奖典礼,共吸引了全国及港澳台等地约1200人参加。2011年11月,学院在北京与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团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交流展示活动,吸引了来自大陆、香港等地的近200名中华经典教育工作者参加。大家通过吟诵、武术、礼仪、古琴、古筝、京剧、皮影戏等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012年3月,学院与香港国际经典教育中心在香港主办中华经典教育论坛,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一些文化机构共同探讨交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港澳台青少年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提升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四、促进文化认同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效果和启示
1、效果
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长期坚持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深受港澳台和海外同胞的欢迎和认同,收到了争取人心、凝聚人心、回归人心的显著效果。
增强了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开展经典诵读和经典教育展示评选等活动,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展现在了港澳台和海外同胞面前,满足了港澳台和海外同胞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期待和需要;通过出版系列诵读教材、中华经典教育经验书籍,补充完善了港澳台和海外中文教材体系;通过加强港澳台和海外中华经典教育师资培训,将中华文化传播的种子洒向了港澳台和海外各个角落;通过巡回讲学、座谈交流等方式,将大陆开展中华经典教育的经验进行了展示。这些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的认同维系和发展了与港澳台海外同胞的联系和交往,增进了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探索了港澳台和海外同胞研修传承中华文化的方法规律。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在港澳台和海外开展中华经典教育,不仅可行而且高效。通过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港澳台和海外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显著提高,识字难的瓶颈得到了较好解决。同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使用的教材主要内容是中文经典,比如《论语》、《大学》、《诗经》《易经》等,港澳台和海外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真正实现了中华“根文化”的普及教育目的。
争取了港澳台和海外同胞的人心回归。通过开展中华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使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及学子认识到他们与大陆,血同缘、书同文、语同声,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血液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从内心喜爱中华文化,增强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他们无论在世界什么地方,都会自觉为祖国的统一、民主、富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据调查回访,参加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的港澳台海外同胞、学子都在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都发挥了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以不同方式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2、启示
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为纽带,开展对港澳台和海外争取人心工作,为创新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要找准切入点。一些传统的海外统战工作方式,很难真正走进港澳台和海外同胞的内心深处。通过在港澳台和海外人士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交流活动,以润物细无声形式将中华文化根植到他们心中,效果会更好、也更能让他们接受和认同。
二要抓住着力点。在港澳台和海外有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爱国代表人士。他们长期生活在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既有身份的便利,也有时机的优势。加强对爱国代表人士的联络联系和培训学习,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核心种子,将会形成更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要注重规律性。要注重从小范围开始做起,由点及面,最终汇成洪流。要注重从青少年开始,尤其要从幼儿园开始。青少年价值观念尚未成型,容易受到熏陶。在具体操作上,应从私立学校到公立学校,从乡村到城镇,从教师到校长,从学校到社会,渐进性推进。港澳台、海外私立学校办学灵活,加入中华经典教育学习内容容易实现;乡村学校社会关注面小,推行过程中阻力较小;教师直接影响学生,辐射范围更大。要灵活培训形式,一般可由业余班、周末班逐渐推广至全日制中小学校。
上一篇:
下一篇: